中美关税博弈再升级,电池企业如何应时而变?

4月2日,自特朗普关税对等政策出台以来,引发全球关贸海啸。美国的这一系列举措,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轩然大波。4月4日,中国发布强有力的反制措施,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正式拉开了一场全球贸易秩序重构的序幕。

黎明第一缕曙光前,常常是最寒冷的时刻。

这一被视为美国历史上第三次向全球发动的贸易“战争”,不仅在商品贸易,也在金融、资本乃至技术层面影响全球市场。而这其中,新能源产业链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根据特朗普最新的关税政策,对于轿车、发动机、变速器、锂电池在内的25%关税已经生效。

根据统计,锂电及储能系统“基础关税3.4%+301条款关税(储能电池2026年升至25%)+双10%叠加关税+34%对等关税”,动力电池短期内关税将达到73.4%,储能电池短期关税将达64.9%;新能源整车方面,整体关税叠加下关税已升至147.5%。

关税政策影响下,将降低国内电池厂商出口至美国本土的锂电产品的竞争优势。此外,美国对东南亚国家普遍的高额对等关税政策也同样围堵了国内借助第三方国家的转运渠道。

随着新政策的推进,新能源项目的竞争会加剧是必然。在这种情况下,新一轮关税贸易战将对锂电上下游的各个环节产生不同的影响。滚滚巨浪,红利和机遇翻涌,夹杂着暗涌的未知和风险。

新能源行业从业者要如何应时而变?谁将在这场市场风暴中脱颖而出?谁是下一个“宁德时代”?

在新能源行业的至暗时刻,我们需要寻找并迎接新的曙光。这是一个新的时代,也是企业与个人共同转型、共同进步的时刻。2025年5月15-17日,一场电池的盛会将聚焦全行业的目光。

这场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的 “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5)将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15个展馆将汇集国内外3100家企业,从上游原材料到终端应用,从动力电池到储能系统,产业链各环节的创新技术成果在此交汇。

在同期举办的CIBF2025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孙逢春教授将对高比能超充固态电池技术进展与前景展望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郑亚莉女士,也将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阐述。

技术的演进和流动创新与坚守才能日出东方

科技的浪潮稳步向前,电池技术的前沿发展和未来趋势已成为决定未来能源格局的重要因素。近日,比亚迪发布“兆瓦闪充”技术:充电5分钟续航超400公里。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中创新航、孚能科技、国轩高科、欣旺达、蜂巢能源等多家头部企业,也都在布局5C以上的超充技术。

从单点突破到融合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创新模式在发生改变。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之年,更坚固的产业链格局正在被重塑。

目前,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楚能新能源、欣旺达、力神电池等头部电池企业已确定参展CIBF,德方纳米、湖南裕能、恩捷股份等众多材料企业集中亮相,智能BMS、储能技术等代表企业,将在展会期间分享前沿技术。

在这场关乎人类共同命运的考验中,开放合作始终是关键驱动力。中国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术跨越山海传入欧洲,启发欧洲工匠将其改进升级为古登堡印刷机,让人类书籍的制作成本大幅降低,也极大降低了人类获取知识的难度,催生了文艺复兴,最终推动影响深远的产业革命。

“今天,我们站在新的产业革命的前沿,优秀企业百舸争流,产业联合创新。通过技术自立、协同合作与生态共建,中国新能源技术可以打开新的空间。” CIBF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曾见证中国在创新求索之路上破釜沉舟的气概,也曾感受个体在浪潮中的韧性。挑战重重,但只要戮力同心,电池行业也将“升升不息”,始终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