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媒体采风团走进三乡镇、崖口村:在广东中山遇“鉴”乡村之美

千年古村变成“文艺空间”;稻田乡野化身“流量担当”。近日,一批由媒体、留学生、“洋网红”等组成的采风团队来到中山,亲身感受这里的乡村之美。而在风光景致之外,一系列改变也在中山各乡村悄然发生。

4月17日至18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看广东·遇‘鉴’乡村之美”主题新闻发布活动在中山展开。

多业态发力:乡村客流、收入齐增长

“我已经来过几十次了,每次都有不同的体验。”17日下午,一行人来到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南朗街道崖口村,纷纷对这里的稻田美景感到惊艳。澳大利亚自媒体博主Jerry表示,他在中山居住了近20年,对崖口村的变化“都看在眼里”。

从煲仔饭街到咖啡店,再到民宿、观光单车……借流量“密码”,一系列文旅新产品、新业态在此涌现,崖口村也成为中山乡村“蝶变”的缩影,展现出“百千万工程”的显著成效。

4月18日,中山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副主任胡晓渝在发布现场表示,近年来,中山全面加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取得了明显进展,其中农文旅融合发展更成为亮点。

2024年,中山全市有17个村集体收入超1亿元,43个村超5000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11年保持全省最优。

三乡镇无疑是其中代表之一。作为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这里拥有郑观应故居、岐澳古道、中山温泉、罗三妹山等独特文旅资源,其中雍陌村还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传统村落”。

紧抓文化优势,三乡镇持续打造文旅融合的新可能。以雍陌村为例,近年来该村将美丽宜居作为发展目标,深入开展建设美丽乡村行动。如今,这里不仅道路更宽、环境更美,还“生长”出艺术广场、香山书房、咖啡馆等文旅空间。去年,全村接待游客约80万人次,相比前两年增长明显。

“我们希望用好山、水、名人、古村、美食5张牌,擦亮郑观应故居、中山温泉、高尔夫运动等品牌。”三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冼智前表示。

数据显示,2024年,三乡镇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相比2022年增长2.6%;全镇零售业增长8.9%,住宿业增长15.3%,餐饮业增长6%。“从今年一季度情况来看,这种消费增长的势头还在保持。”冼智前说。

同样的增长势头也在南朗街道崖口村出现。南朗街道崖口村党委书记谭锦鹍表示,崖口村成“网红村”,离不开对流量的把握。以咖啡为例,通过“引进来”模式,他们打造出“村咖+稻田”的独特组合,吸引力由此提升。

“非常舒服!”在“向云端”咖啡店的院子里,来自土耳其的留学生Yagmur感叹道,最吸引她的是村子里的宁静氛围,“真希望能住在这样的地方”。

“文旅+”带动创业:从“一村富”到“村村富”

一系列积极变化也吸引了不少村民返乡创业。“我是四五年前回村创业的,当时只有一两家咖啡店,但觉得是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崖口村OLD BOY咖啡店负责人谭伟政说。如今,村里已发展出超百家“村咖”,也让他觉得“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除了“村咖”,崖口村还通过盘活集体闲置物业发展特色民宿,推动“民宿+文化体验”“民宿+特色餐饮”等多种民宿业态兴起。

其中,禾舍书屋民宿成为“广东省首批乡村民宿示范点”。民宿负责人钟栾滔介绍,自2020年民宿建立以来,入住游客量不断增长。深中通道开通后,“深圳、港澳的游客更明显提升”,占比从先前的两成上升至七成。

同样返乡创业的还有雍陌村“亮记冬瓜酥”店铺负责人郑颖濠。冬瓜酥是本地的特色小吃,由冬瓜和糖制作而成,以前多出自家庭作坊。郑颖濠从父辈学到了这一糕点的传统制作技艺。

看到家乡变得更美、游客更多后,他从广州回到村子,做起了小吃生意。如今,周末火爆时店铺日营业额可达2000元,“相比之前家庭作坊的收入翻了一倍”。

从“一村富”到“村村富”,中山加速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2024年,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总额突破560亿元,集体经济总收入超86亿元,17个村收入突破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8万元。

中山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有林表示,增长的背后是三个“抓”:抓规范、抓业态、抓改革,“让村民有一致性的目标,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的业态;推进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以凝聚力发挥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