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中国气体产业的时代传奇 ——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项目:神华宁煤10万等级空分设备

“中国要自己生产制氧机!”

“浙江铁工厂接受这一任务!”

那是新中国诞生初期的1952年8月,暑热的气温与爱国的热情融汇在一起。在全国工矿机械会议上,杭州制氧机厂前身——浙江铁工厂首任厂长钱祖恩慷慨激昂、语惊四座,接下当时无人敢接的任务。

制氧机,又叫空气分离设备,简称“空分设备”,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装置。正如人类缺少氧气将停止呼吸,所有炼化项目如果没有空分设备,也都会因缺少燃料而停止运转。而当时,这种装置仅有美、苏、法、德、日等少数国家能够生产。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讨不来的。钱祖恩这次“不服输”的大胆表态,揭开了中国制氧机工业生产的序幕。

创新是杭氧人的信仰,是他们破浪前行的动力。面对技术空白和资金短缺的双重困境,杭氧人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他们夜以继日地钻研技术,反复试验、不断改进。终于,在1956年的一个春天,杭氧人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制氧量为30m³/h的成套空气分离设备,如同初升的太阳,照亮了杭氧前行的道路。

杭氧人步履不停、深耕不辍,在空分国产化道路上砥砺前行,闯出一条血路。主导和参与了95%以上气体分离与液化装置领域国家及行业标准,完成国内空分设备技术重大跨越系列首台(套)项目,大型和特大型空分设备市场占有率达到全球第一。

关键转折:牵着“奶牛”卖“牛奶”

杭氧特种气体生产基地:氪氙精制装置

技术创新是发展的基石,但市场的认可才是最终的胜利。坐稳国内空分行业头把交椅后的杭氧集团,并没有故步自封、坐吃山空,而是选择跳出舒适圈,将目光转向更为广阔、竞争更为激烈的工业气体市场。21世纪初,在与杭州钢铁集团一次合作中,杭氧集团下属第一家气体公司——杭州建德杭氧气体有限公司悄然落地。从此,牵着“奶牛”卖“牛奶”的故事上演。所谓“奶牛”,就是杭氧人眼中的空分设备,而由空分设备产出的工业气体则是“牛奶”。这一生动比喻的背后,实质是气体产业商业模式的华丽转身。2010年,杭氧集团在深交所上市,之后,凭借在深低温及分离技术领域的雄厚底蕴,搭乘资本市场的东风,摆脱了单纯依靠制造和销售装备的业绩增长模式,谋点布局工业气体市场,跑马圈地、快速扩张,在全国17个省区市先后建立起60余家“气体连锁公司”。

2015年,气体板块营业收入首次超过制造板块。

2020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100亿元。

2023年,气体产业总投资额超200亿元。

业绩增长的背后,是杭氧人对经济周期波动规律的准确把握。“装备制造、工程总包、工业气体”全产业链经营模式逐步成熟,使杭氧集团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以及从1到N的跨越。

这无疑是一次关键性的转折。尝到甜头的杭氧人并未止步,又在“牛奶”深加工上做起文章。杭氧集团立志不仅要在空分装备和大宗气体领域成为中国民族工业不可或缺的国家队,而且要在特种气体供应服务领域成为中国气体行业供应链的整合者!

杭氧集团引入行业顶尖专家,通过产研合作及并购优质资源,成为第一批国产化电子大宗气体供应商之一。开发了全系列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品质的电子大宗气体,满足芯片先进制程需求。具备电子特种气体、超高纯气体、激光混配气等 50 余种产品生产能力,进入国内外多家知名半导体大厂合格供应商名单。

“3、2、1,点火,发射!”那是2023年7月1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首枚液氧甲烷火箭运载火箭“朱雀二号”发射成功,运载火箭平稳顺利地升空腾飞,遨游于蔚蓝太空。“朱雀”犹如一只高傲的雄鹰,而它的“粮食”——液氧及宇航级氪、氙气体产品,异常娇贵。宇航氙的纯度要求非常高,须达到99.9999%以上。这么高纯度的气体产品,就是在全球最大的杭氧集团氪、氙精制中心生产的。杭氧人为之自豪和骄傲。

作为杭氧集团全产业链中一把“利刃”,杭氧特气现已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光伏、显示面板、新能源、航空航天、医疗、食品、生物医药、核电等领域。

起于立意布局,成于精彩演绎。目前,杭氧集团气体业务模式涵盖管道气、现场制气、大宗液体、小储宝、瓶装气等,供气总量跃居全国前四,稀有气体荣获“中国气体行业知名品牌”。

二次创业:于“变局”中开拓“新局”

浙江省第一个液氢关键装备制造基地开工建设

2020年,在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杭氧集团立即敏锐捕捉到了重塑行业发展格局的关键变量:将熟悉的气体专业领域与国家能源导向相挂钩。

碳中和不仅是一个国际承诺,而且也将导致国内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2021年,杭氧集团将企业愿景调整为“共创绿色低碳社会,成为气体产业的世界一流企业”,紧锣密鼓地推出了一系列致力于绿色低碳转型的新举措。集团成立氢产业发展中心,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同时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液氢增压气化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等课题;并与浙江大学组建液氢装备联合实验室,剑指“21世纪的终极能源”。

杭氧集团针对氢气成本及运输费用高、加氢站数量少且利用率低、氢燃料电池汽车价格高等痛点,开发了“工业副产氢-加氢站-氢能重卡-工厂运输物流”的闭环业务模式。在山西省投建了首座6000千克/天的加氢站并实现产业化运营。这是目前国内在运行日均加注量规模最大的加氢站,日均加氢量超过5吨,每日加氢车辆接近300辆次。为当地节能减排作出重要贡献,并入选《国家2023能源产业品牌成果典型案例100新兴技术名单》。

在化工能源头部企业纷纷布局氢能之时,杭氧集团已完成早期专利布局,实现液氢产业链关键设备自给率90%以上,并开工建设浙江省第一个液氢关键装备制造基地。杭氧集团自主研发的氢气透平膨胀机组、化工尾气透平膨胀机组、轴承箱式高压多级低温离心泵、液氢液氦低温阀门四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深低温产品储运技术是一个行业共性难题。杭氧集团在攻克氢液化(零下252.78℃)关键技术之后,又向更低温的氦液化技术(零下269℃)发起攻关。2023年11月18日,杭氧集团自主研制的40ft液氦罐装载满车进口液氦运抵吉林珲春口岸,该产品适用于液氦的海、陆联运,满足ASME、澳标、DOT标准以及欧盟TPED指令要求,可实现全球无障碍流通。自此,杭氧集团成为国内第一家同时具备大型液氦储运装备自主研制、直接进口液氦、国际危险品物流运输、液氦市场终端应用及电子级氦气保供能力的企业,形成自主、可控、稳定的氦气供应链。

按照旧地图走,一定找不到新大陆。杭氧集团在积极布局氢能、CCUS(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节能储能等绿色产业过程中,聚焦主要精力攻破产业链中“卡脖子”、“掉链子”的环节,为我国关键行业用气安全保驾护航。

不忘初心:从装备中国到装备世界

美孚惠州160万吨每年乙烯装置

1903年,德国诞生了世界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10m3/h制氧机。50年以后,中国发出了“自己生产制氧机”的呐喊。此后又过了50多个春夏秋冬,2008年,中国自行研制的32000m3/h空分装备出口导德国,矗立在空分设备的发源地。这是一抹骄傲的“杭氧蓝”,承载着杭氧人投身实业、精诚报国的初心,让国际同行刮目相看。

开拓初期,每一个亲历者都深深感慨于播种时的汗水和耕作时的艰辛。杭氧集团自上世纪90年代制造艾莎钢厂1万空分项目后,在印度市场一直承接小型液体设备。印度项目跟踪时间特别长,个别项目跨度甚至长达6年之久,技术方案报了16次之多。先拿到入场券的国际同行虎视眈眈,曾经想尽一切办法阻止杭氧集团深入接洽印度项目。杭氧的开拓者们没有气馁,持续跟进,365天×24小时不断线响应,用耐心、细致和真诚打动了客户,硬是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陆续签下3万、4.8万、5万等级等多套空分订单。今年一季度,杭氧集团与国际钢铁巨头ArcelorMittal首次合作,签订了印度市场第13套空分——6.4万等级空分装置,配套印度最大的单体钢厂。

此时,欧美高端市场也向杭氧集团抛来橄榄枝。2022年,杭氧集团配套美国GCGV烯烃装置模块化建造项目180万吨/年乙烯装置在墨西哥湾顺利投产运营,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乙烯裂解模块化建造项目,也是杭氧集团首次在美国本土投产运行大型乙烯冷箱装置。同年,杭氧集团与埃克森美孚公司再度牵手合作美国企业在华独资建设的首个重大石化项目——美孚惠州160万吨/年乙烯一期项目。杭氧集团被埃克森美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授予“优秀供应商”称号。迄今,杭氧集团产品已先后出口到德国、西班牙、瑞士、马来西亚、中东、墨西哥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空分设备以及乙烯冷箱、合成氨、CO深冷分离、PDH、BDH等石化装备领域表现出强大国际竞争力。

2023年,杭氧集团投资2.97亿元在印尼奥比岛提供园区供气服务,发展循环经济,打响海外投资第一枪。当下,杭氧集团正大力推进建设具备区域辐射能力的海外分支机构,拓展海外投资业务,重点关注海外收并购机会,优化整合海外供应链,致力于构建高水平的全球化战略运营体系,成就“世界的杭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