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珠: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新质生产力创先区
来源:大洋网
2月7日上午,广州市海珠区在“中国第一展”广交会堂召开“开春第一会”——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新质生产力创先区”,对全区上下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再动员、再鼓劲,增强企业扎根海珠区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凝心聚力实现海珠发展新跨越,打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州实践的新引擎、广州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新示范。
会上,海珠区委书记蔡澍表示,刚刚过去的甲辰龙年,海珠区以“二次创业、勇立潮头”的精气神,交出了亮眼的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竞标争先,高质量发展向上向好。地区生产总值迈上3000亿元新台阶、同比增长5.4%,GDP、固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4项重要指标增速均“领跑全市”,以全市1.2%的土地面积创造出近10%的经济总量,经济贡献率全市第2。更多企业加盟成为“海珠合伙人”,蚂蚁万里汇等200个项目落户,全社会研发投入和甲级以上楼宇增量全市第1,琶洲再获福布斯全国十大CBD殊荣,新增“四上”企业841家、创历史新高。
——聚链成群,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新兼备。全市率先推出数字营销产业政策,全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破千亿元;第三届算法大赛汇聚全球精英,超100个大模型项目集聚发展、超50家大模型企业实现盈利。京东Mall、广州塔广场开业,抖音华南选品中心投入运营,首创首发首秀首展引领风尚。低空经济引育32家重点企业、谋划20条首批线路、落地12个应用场景,智能网联开放商业运营,脑机接口加速落地应用。
——攻坚克难,城中村改造又快又稳。“拆、治、兴”并举,康鹭片区首建地块完成基坑支护,第一期9个地块提前一年完成35万平方米物业移交。6公里新中轴线海珠段已控制4公里轴线用地,提速完成18万平方米用地征收,三滘、东风村启动区全面开工。抓好城中村等重点区域安全治理,全区社会大局保持平安稳定。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篇之年,也是“百千万工程”初见成效之年。今年海珠区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0亿元、增长10%以上。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要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新质生产力创先区,全力以赴推动海珠高质量发展,一如既往践行好走前列、挑大梁、作贡献的使命担当。
拓优势,提升产业体系竞争力
海珠区将聚力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都市工业、会展商贸,推动传统产业向成名成品升级、新兴产业向星火燎原扩张。扬起“数智产业看海珠”的风帆。海珠区要当仁不让当先锋、做闯将、开新路,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强化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集聚效应,提升琶洲算法大赛的国际范和时代感,新引育大模型项目超100个,完成大模型内测超50个、上线运营超30个。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全员全域三年规划”,培育400亿级第三方数字营销、200亿级数字文娱等产业新集群,落地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综合、垂类产业峰会,服务保障网文、网剧、网游出海,力促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超20%增长。
厚植“传统产业谋新篇”的沃土。以新型工业化引领传统制造业体系重构、流程再造、动能转换,打造服装纺织产业全国赋能中心,建设环湿地创芯价值圈、后航道服务型制造产业集群,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0%以上增长。出台2.0版会展政策,做好“会展+招商”“会展+科技”文章,落地世界低空经济展、机器人展等新质生产力展会,推动展会场次和规模再创新高。
勇立“未来产业抢先机”的潮头。建设琶洲港澳客运码头枢纽型垂直起降场,筹建南海心沙低空经济岛,落地低空起降点超30个、应用场景超10个,创建省低空经济试验区。谋划好合成生物、智能网联等未来产业,推动琶洲实验室脑机接口等新成果落地。
强支撑,锻造创新发展硬实力
海珠区将发挥科创多、教育优、人才聚的创新优势,用好市场兴、消费火、文旅旺的宝贵流量,统筹各方面要素资源,把潜力后劲转化为发展势能。瞄准科创最前沿。海珠区将全力支持企业做创新的主角,推动创新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希望全区广大企业和企业家竞逐更前沿技术,以新技术“点石成金”。
开拓发展新空间。以十五运会举办为契机,加快推进康鹭片区等改造,全力贯通新中轴海珠段,抓好全域规划建设治理,强化空间规划与产业谋划衔接互促,建设更多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产业保育园”。
抓实项目强引擎。强化投资牵引和价值招商,提升楼宇经济能级,推动贝赛思国际学校等10个项目开工、名创优品等5个项目封顶、树根互联等5个项目竣工运营;新招引百亿级项目2个、重点招商项目超180个,打造更多“根”总部企业。
谋共赢,升腾产业生态新活力
海珠区将深化“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行动,树牢“产业友好型”理念,持续丰茂“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
推动“海珠合伙人”底层逻辑从“涉企服务提供者”到“产业生态运营者”。健全国企跟投长投机制,帮助企业降低融资、用能、物流、出海等成本,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与柔性执法,做优全生命周期服务。全方位提升“青春合伙人”品牌影响力,推动人才向产业、科技、项目、平台四方面集聚。
推动龙头平台功能从“产业灯塔”到“生态基座”。以腾讯微信启用新总部大楼和抖音华南总部启动建设为契机,立足创新、产业、生态三位一体推进龙头新业务板块和上下游链条企业导入,整体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希望各龙头企业将更多的研发机构、核心团队、业务板块向海珠集聚,在降本增效的同时不断提升显示度和生态圈,实现“双向赋能、互相成就”。
推动市场主体成长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强化致景科技、树根互联等产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创新拓展生态伙伴大会、街道商会、行业协会体系,深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希望广大中小企业积极卡位入链,通过融入龙头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达成更多合作项目。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钧圣、廖靖文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邱伟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时秀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