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来源:惠州日报

原标题: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大力实施两份“施工图” 助推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太平岭核电项目一期工程1、2号机组明年将陆续建成投产。本版图片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大亚湾石化区。

10月1日,新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在这个举国同庆的日子里,惠东县黄埠镇海边,太平岭核电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1号机组安全壳打压试验(CTT)正在紧张进行,该试验关乎1号机组能否按计划在今年底启动;惠州港口岸的繁忙也和平时一样,假期期间,仅15万吨级以上大型船舶就迎来了3艘次,共计18.2万吨电煤、7.16万吨液化天然气和83.9万吨油品在此进出……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惠州正扛起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历史重任,奋力书写奔赴万亿级城市的雄篇巨章。惠州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是为推动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而专门成立的市直部门,该局党组书记、局长黄伟忠表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加快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万亿级产业集群。”

当前,聚焦《关于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制定并大力实施《惠州市打造全球石化产业高地实施方案》《惠州市打造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标杆实施方案》两份“施工图”。

按计划,到2030年,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总产值达1万亿元,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化产业集群、跻身全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第一方阵、初步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中心。到2035年,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先进水平,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与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标杆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基本建立。

打造全球石化产业高地

《意见》赋予惠州的四大战略定位中,建设全球石化产业高地排在首位。目标是,近期到2027年,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产值突破7000亿元,打造行业领先水平的石化产业基地、建成省内集聚效应明显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中心;远期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石化产业基地、建成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全面建成国内知名的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中心。

聚焦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实施八大工程

夜晚降临,大亚湾石化区灯光璀璨,延绵10余公里,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南海边上。

从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打下第一桩,龙头大项目的“榕树效应”在大亚湾石化区内迅速生根发芽,外企、国企、民企纷沓而至,迄今聚集了251家规上石化企业,带动惠州石化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广东省绿色石化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支撑。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惠州市已建成2200万吨炼油、220万吨乙烯、250万吨芳烃、500万吨PTA的年生产能力,产能分别占全省的25%、41%、50%、68%,基本形成碳二、碳三、碳四、芳烃等优势产业链。大亚湾开发区连续5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位。

与此同时,与石化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港口建设也在提质增效。按“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理念,惠州港近年建设再提速,加快推进港航设施项目建设:惠州港荃湾港区荃美石化码头项目今年8月建成;荃湾港区5万吨级液化烃码头项目预计今年底整体完工……目前惠州港口岸共有19座码头55个泊位,原油储罐规模超过300万立方米,液体化工品储存规模超20万立方米。

产业与深水大港的强强联合,有效降低大宗物流输入输出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形成石化产品覆盖珠三角地区乃至整个东部沿海地带的市场辐射格局。

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市石化产业链较为完整,石化新材料产业基础较好,并且区位优势较为显著,这正是惠州打造全球绿色石化产业高地的底气所在。

目前,《意见》的具体落地实施方案——《惠州市打造全球石化产业高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石化产业高地方案》”)已经印发,聚焦产业发展路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创新发展、产业融合发展、能源保障、绿色安全发展等方面,提出实施八大工程,包括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工程、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园区优势化布局工程、协同融合发展工程、清洁能源重点建设工程、科技研发能力提速工程、绿色安全管理引领工程。

项目为王全力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根据《石化产业高地方案》,惠州延续了“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提出全力推动项目落地建设和完善重点项目库管理,奋力推动产业发展提速扩容,抢占产业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

目前,惠州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三级联动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机制。“在省、市重大工程建设总指挥部和各专项指挥部加持下,工作专班与惠州市能源石化重大项目建设专项指挥部形成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工作机制,专项指挥部主要负责统筹调度,工作专班更侧重下沉至每一个项目,将服务做深做细。”市石化新能源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专班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林任碧表示,工作专班实施“一对一专员服务”,系统梳理每一个项目,制定“两表一图”(项目推进计划表、项目投资计划表、项目推进甘特图),明确时间节点、具体路径、责任单位,狠抓落实。

今年上半年,工作专班专项协调的24宗项目开工率约90%,其中大亚湾石化区综合能源站一期、惠州LNG接收站外输管道全线建成投产。

金秋时节,俯瞰惠州大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涌现:今年9月,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一期项目通过联合验收,惠州LNG接收站一期项目建成投入商业运营;10月以来,太平岭核电一期工程1号机组安全壳打压试验(CTT)完成,试验结果合格,2号发电机转子顺利运抵现场;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中海壳牌聚碳酸酯项目、中海油高碳醇项目、惠州中洞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有序推进……

黄伟忠表示,接下来将加强产业链项目精准招商,聚焦新能源材料、先进合成材料、精细化工产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新材料、高性能纤维新材料、特种树脂等领域,争取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落户惠州。在项目引进和落地过程中,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持续优化项目服务效能,让服务更多地贴近企业的合理诉求,实现石化能源新材料项目落地“接续有力”“接续得力”。

首次提出实施“协同融合发展工程”

园区联动发展、产业协同融合是《石化产业高地方案》的重点。

目前,惠州正强化大亚湾石化区和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一园两区”联动发展,统筹发展规划,优化园区间联合招商机制,提升“一园两区”基础配套水平,搭建石化新材料全产业集成服务体系。

产业协同融合工程则包括4方面重点,即开展石化新材料产业细分领域前瞻性谋划、促进石化产业和电子信息协同联动发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和加强港产一体化协同发展。

背后深意剑指充分发挥既有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黄伟忠称,先进材料产业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之一,是产业基础提级的关键、产业转型升级的保障,“深莞惠”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崛起的意义不仅在自身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还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新型建材、轻工纺织等产业延伸发展。

石化产业和电子信息协同联动发展亦是同理。石化产业的相关产品是汽车、新能源电池、芯片、光电显示、制鞋和纺织服装等行业的上游原料。业界普遍认为,石化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产业协同融合发展是惠州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独有优势。

港产一体化协同发展方面,惠州将加快惠州港建设,并争取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加气业务,谋划布局LNG等大宗能源商品交易中心、油品化工品交易中心等平台,实现以产兴港、以港促产。

打造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标杆

《惠州市打造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标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绿色低碳方案》”)是惠州贯彻落实《意见》,推动打造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标杆的行动纲领。目标是,近期到2027年,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新成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持续优化,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资源要素、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低碳化步伐加快,绿美惠州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远期到2035年,在全国、全省范围内率先成为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标杆。

加快培育低碳零碳负碳等新兴产业

“绿色”“低碳”“产业”是贯通《意见》全文中最闪亮的3个高频词,其中提到产业62次、绿色18次、低碳9次。“打造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标杆”作为四大战略定位之一,省委省政府要求惠州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的清洁能源中心和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挺进全国第一方阵。

记者梳理发现,《绿色低碳方案》聚焦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强化本质安全体系建设等3大方面,提出了26条具体任务举措,着力提升绿色低碳产业综合竞争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核心驱动力和夯实绿色安全管理基础保障力。

值得关注的是,该方案明确,惠州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培育低碳零碳负碳等新兴产业,如加快推进大亚湾千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S/CCUS)项目规划建设。

在国家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大背景下,惠州已在临海区域初步构建形成以核电、风电、天然气发电、LNG接收站等为重点的清洁能源产业项目群,肩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中心的重任。

今年以来,我市多个清洁能源项目推进顺利:国能惠州电厂二期首台燃机并网;惠州LNG接收站项目一期工程实现商业运营,二期项目也已于9月24日取得省发改委核准,远期有望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千万吨级LNG储备基地;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热电冷联产项目动工……

黄伟忠介绍,惠州正统筹打造“风光核气(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发展体系,除了已建成、在建的清洁能源项目外,我市规划或拟建的清洁能源项目还有大亚湾石化区综合能源站二期、华电东江二期、丰达电厂三期、平海电厂二期、华能龙门、博罗龙溪热电项目等。预计到2027年,惠州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100万千瓦,占全市能源装机规模约89%。

打造新型储能应用示范城市

新型储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惠州正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加大产业项目引进和应用场景开发建设力度,奋力打造新型储能应用示范城市。

2023年7月,惠州发布《惠州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培育壮大产业规模、推动新型储能场景应用等方面予以支持。

规上企业超150家,拥有亿纬锂能、德赛电池等头部企业20多家,高企近200家,研发人员超1万人,产业布局涵盖从电池材料到电池制造、系统集成、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这是惠州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的实力。今年,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入选“2024中国百强产业集群”,让惠州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的城市。

为加速推进科研“最初一公里”和“关键变量”,惠州还依托省能源实验室、头部企业和研究机构,成立了惠州市新能源产业联盟和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联盟,为企业提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化推广、技术孵化等服务,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加快迈向全国第一方阵。

据介绍,截至今年9月底,惠州纳入全市新型储能电站项目管理清单的项目达159宗,投资额129.88亿元,其中用户侧配置新型储能电站增速不断加快,累计装机规模占全省的1/5。

对此,《绿色低碳方案》部署了4项具体任务,推动新型储能领域加快发展,包括建设新型储能特色产业园区、支持新型储能多场景应用、加快新型储能电站试点项目建设、加大新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支持力度。

其中,“建设新型储能特色产业园区”备受关注。方案提出,要联动广州、深圳、东莞打造珠江口东岸新型储能电池产业、电池材料生产、电池生产、储能系统及装备生产、电池综合利用等集聚区,优先布局储能电池及配套、电池材料及回收等项目。

黄伟忠表示,我市将积极争取省统筹协调土地、资金等各类要素保障,力争解决制约新型储能应用方面的体制机制约束,不断塑造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推动我市加快建成新型储能应用示范城市。

实施能效“领跑者”行动

《绿色低碳方案》提出,要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升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核心驱动力。

在石化产业,企业们已纷纷加快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型升级。聚焦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和能效提升,中海油惠州石化实施超净加热炉余热回收系统改造,每年节省费用超1700万元;开展“无废工厂”创建并通过专家评审,完成危废全周期数智化管理平台建设;深挖废催化剂再生利用,降本增效280余万元,已获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在电子信息产业,亿纬锂能入选“中国企业碳足迹领跑力20强”“中国能源企业碳中和贡献力50强”等榜单,其今年4月发布企业碳中和目标,将从碳足迹管理、循环回收、极致制造、内外审核、科技创新、能源转型六个维度实施碳中和行动,到2030年实现运营碳中和,2040年实现核心价值链碳中和。

这些是惠州市提升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核心驱动力的缩影。

据介绍,“十四五”以来,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一方面严把节能审查“源头关”,通过强化对新上项目能耗指标来源、能耗双控影响的评估审查等方式,确保新上项目符合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另一方面把加快推进节能技改、挖掘节能潜力作为拓宽用能空间的重要手段,用足用好节能资金支持政策,积极指导督促重点用能单位加快节能技改。“十四五”以来推动全市37个节能技改项目获得省、市节能专项资金超过3000万元。

“我们还通过开展能源审计、举办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培训等方式,指导企业完善节能措施、落实节能改造计划,引导企业加快开展节能技术改造。”黄伟忠表示,“十四五”前三年,我市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5.4%,超额完成省下达“十四五”能耗强度降低的进度目标。

根据《绿色低碳方案》,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将通过实施能效“领跑者”行动,完善节能降碳管理机制,并大力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积极参与碳排放权、碳汇交易等,着力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此外,《绿色低碳方案》提出,要着力提升化工园区、港区安全风险监控能力。

据了解,近年来,惠州不断加强安全监管信息化能力建设。一方面,大力推动国家应急管理部、省应急管理厅在我市的试点建设工作,化工安全实训基地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培训空间建设成果入选全国“双十佳”实训基地和培训空间候选企业名单。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实现全市危险化学品企业温度、压力、液位等工艺参数的在线监测、视频巡检和预警推送,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 通讯员敖文宇 陈海怡 邱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