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版“诗词大会”:让更多海内外青年了解、热爱并发扬中华文化
让更多来自五洲四海的青年了解、热爱并发扬我们所爱的中华文化。
5月9日下午,2024年“诗颂中华·传承经典”暨南大学中华文化知识竞赛系列活动之诗词大赛总决赛后台,来自委内瑞拉的华人CHEN WU DIANA面露激动,目送24名身着汉服的选手登上舞台,顺利开启他们攀登“诗词王座”的角逐之旅。这是DIANA与诗词大赛结缘的第三年,而今年,她作为主要负责人带着上百名港澳台侨学生历时近半年,终于为全校师生呈现出一场精彩纷呈的诗词盛典。“我们因热爱中华文化而聚在一起,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让更多来自五洲四海的青年了解、热爱并发扬我们所爱的中华文化。”她说。
(活动现场)
举办“诗词大会”,掀起中华文化研习热潮
“中华文化知识竞赛系列活动是学校的一项重要文化品牌,带领了广大港澳台侨学子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强大生命力。”暨南大学副校长张小欣出席活动并致辞,他勉励暨南学子从中华文化的研习者做起,逐步成长为中外交流的传播者与具有家国情怀的奋进者。
本届中华文化知识竞赛系列活动由暨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主办、暨南大学港澳台侨学生培养办公室与暨南大学港澳教育研究中心支持、暨南大学四海书院承办。长达2个多月的丰富活动在暨南大学三地五校区掀起中华文化学习热潮,吸引超5000人次的暨南学子在诗词每日竞答、文化推广周、系列研习体验和诗词大赛等活动中深入学习并感受中华文化的强大魅力。
诗词大赛则被誉为暨大版“诗词大会”,决赛面向学校全体港澳台侨、华人及外籍学生。今年,6支来自不同学院、全部由港澳台侨学生组成的优秀队伍,通过为期4天的网络选拔初赛,从50支报名队伍和近3000名个人参赛者中脱颖而出。他们站在决赛舞台上,通过基础应答、连线配对、风险问答、车轮之战、终极抢答五大环节现场竞争、层层晋级,带领全场师生以诗会友、品悟经典。
(暨大版“诗词大会”精彩瞬间)
最终,来自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高步云衢”队荣膺诗词大赛一等奖,管理学院的“云起龙骧”队获得二等奖,四海书院的“笔扫千军”队获得三等奖、管理学院“蕙心兰质”队获优秀奖及最佳人气奖,中医学院与文学院联队“相望青云”、四海书院队“怀珠韫玉”获优秀奖,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与中医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四海书院荣获最佳贡献奖。
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化传承星火成炬
为献礼祖国75周年华诞,坚定港澳台侨学生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本届诗词大赛特设“诗颂中华心·词传爱国情”终极抢答环节。全场师生沉浸于古代与近现代爱国主题诗词的壮阔豪情,与赤心报国、披肝沥胆的仁人志士展开了一场穿越时空、思通千古的精神对话,在无声细雨中启迪思想、温润心灵。
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振谦指出,诗词大赛赛点频出、精彩纷呈,今年更是新增了爱国诗词抢答环节,帮助全场师生深刻感受千百年来文人雅士的爱国情操。“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港澳台侨学生喜爱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处副处长綦珊则是高度肯定了决赛选手的表现,“你们接下了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火炬,这正是我们暨南学子所肩负的使命。”
中华文化知识竞赛系列活动从参赛者、节目表演者到幕后工作者,均由港澳台侨学生组成,他们身体力行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得大赛冠军的“高步云衢”队队员冯靖雯来自中国香港,她表示,获得冠军并不是终点,她将带着更多朋友了解中华诗词、爱上中华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
(港澳台侨学生在认真答题)
现场还有港澳台侨学生带来的歌舞表演《上春山》。他们以当代元素融合中华经典,用流行音乐诠释诗意古韵,通过清新悦耳的歌声与柔婉灵动的舞姿营造属于新时代新青年的诗意空间。
“我享受着每一次的翻跳,拧身,回眸,学习古典舞让我更加自豪于我们巍巍华夏有着传承千年的深厚历史底蕴。”来自中国香港的黄榆淇是表演者之一,小时候因故中断学习古典舞的她在进入暨大后,很惊喜地报名修读了四海书院中华才艺舞蹈班课程,目前大一的她已经多次登上学校大舞台表演节目。
立足侨校特色,创新中华文化教育模式
暨南大学中华文化知识竞赛系列活动始于2012年,目前已历13届,近300场子活动吸引了超6万人次、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澳台侨学子广泛参与。通过十余年实践,系列活动内涵不断丰富,涵盖“诗词大赛”“诗词每日竞答”“文化推广周”“人物故事征集令”“四海大讲堂”“四海嘉年华”“港澳台侨学生书法作品展”等特色主题活动,学赛相长,以赛促学,全方位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除了开展丰富的活动,我们也正在逐步完善多维度的文化教育教学平台,如开设中华文化系列必修课、选修课、才艺班、体验课等多种类别的课程,涵盖书法、舞蹈、古琴、射艺、古筝、竹编等数十种主题,年均开课、开办活动上百次,课程覆盖面达3000人次。”据暨南大学四海书院院长刘金顺介绍,该院重视课内外一体化教育实践,不仅依靠课堂的师资力量,更在探索建设“助教领学+团队领跑+朋辈领航”的文化教育传承体系,充分发挥优秀港澳台侨学生的“传帮带”作用,带领更多港澳台侨学子热爱并研习中华文化,切实提升文化自信。(人民日报客户端)